Tuesday, December 31, 2013

牆,用長時間佇立著

牆,不過新年,只是用長時間佇立著
以厚重身姿,提供沉靜派思索者慢慢攀爬的場域

這些照片是首里城的牆
新舊牆面有陰陽不同的色澤
在嵌疊的石塊縫隙,草葉蔓延如尺規般筆直
另有幾個牆面,緊貼了藤蔓所勾勒出的碎形幾何

最後一張照片,斑駁而旺盛的生命力正張牙舞爪
正如雜家的風格(雜學而成一家言)







紋身的車在城市用方向盤慢慢思索

我是一種基因的外顯化性徵
在城市的大小血管往返流動

我沒有既定的溝通語法
只有無聲的色彩和線條

有料無料歡迎上車
共搭一程光陰片刻

或許晴天雨天
可能白天黑夜

用方向盤
慢慢思索

生活
迴轉






Monday, December 30, 2013

Sunday, December 29, 2013

Shisa, 來自漢代的琉球方言獅

中國歷史一脈相傳,此言且不嚴謹論之是否,但氣質和風格各代大不相同殆無疑義。
春秋戰國人之氣質和漢代人不同,漢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則陰陽家氣味更重,
漢時西域民族往來大通,西域(或非洲)也傳來獅子,
獅子未在中國生活下來,但作為一個神獸的概念存在下來。
明代時,閩人三十六姓把獅子作為神獸的形象帶到了琉球,
風獅爺「シーサー,Shisa,是琉球方言發音的獅子」,作為防風避邪,原為單體獅,
但受到中國石獅或日本狛犬成對的影響,也多是成對的一開口一閉口地出現。
事實上,現在是造形自由奔放的時代,有數十萬大軍的風獅爺寄鎮守在街頭巷尾,
不知有多少人在其中瞥著了一點點點的漢代氣息?






























層纍記憶中的琉球

沖繩或Okinawa,在層纍記憶的早期,對我而言都相對陌生,琉球或首里,才是印象中較具象的理解,尤其是在《花之慶次》中的尚氏王朝。
雖層纍記憶的中晚期,也有二十世紀四、五O年代的片段。
較之㡬小時前,緯度移動了,但腦袋還有些昏沉,先走上街道去,讓陽光一派悠閒灑下 ...



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御風而行的人

肉體大多數時候,是過著周而復始的日子
也周而復始地朝 entropy 方向老去
腦袋卻相反
極度渴望 90% 減去再三重複的事件、對話與感嘆

我還沒成為御風而行的人
也未構成大隱隱於市的自在結構
基本的閱讀和思索都被工作擠壓到最小最小
正是這個時刻
的修行,才是修行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北京 798 剪影

這是數個小時前, 在北京 798 區的一些剪影.
語焉詳否? 不知, 但生猛有力.

造形和詩一樣, 可以興觀群怨...